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。
12月27日,央行召開關于2022年工作部署會議,其中涉及房地產行業的表述為——“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,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,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?!?
12月25日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接受新華社采訪時,同樣強調“堅持房住不炒,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?!?
包括央行及住建部在內的眾多部門,在歷次會議中關于房地產提及最多的就是“穩”與“良性循環”?!按龠M房地產業良性循環”被市場普遍認為是2022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思路。
面對房地產的“艱難”處境。王蒙徽強調,住房和城鄉建設是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,是穩增長擴內需、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領域。
住建部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態度至關重要。對于房地產作為“支柱產業”的身份確認,也是對未來市場預期的再次修正,房地產市場仍舊是重要的國內消費市場,仍舊貢獻了巨大的GDP增量。
央行與住建部的近期會議發言,都在傳遞維護市場預期以及加強行業未來信心的信號。
“增信心、防風險、穩增長”
近半年以來,眾多房企出現債務危機,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?!爸еa業”標簽一再被強調,意味著行業需要恢復信心。
關于當前房地產市場發展現狀以及2022年發展方向,王蒙徽的發言中有九個字至關重要。
王蒙徽談到,將堅持穩字當頭、穩中求進,立足新發展階段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著力在“增信心、防風險、穩增長、促改革、強作風”上下功夫,努力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。
“增信心、防風險、穩增長”,既有對于當下市場的情況判斷,也有對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要求,其核心調控在于“穩”。
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仍然存在,供給與需求的平衡在短期內不會被打破,整個行業還將繼續發揮“支柱產業”的重要作用。同時,房地產由于其規模大、鏈條長、涉及面廣,對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范具有系統性影響,規?;l展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需要被解決。
王蒙徽指出,過去形成的“高負債、高杠桿、高周轉”的房地產開發經營模式不可持續,“大量建設、大量消耗、大量排放”的城鄉建設方式不可持續,既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,也積累了不少風險隱患。
以“高負債、高杠桿、高周轉”作為發展模式的房企正處于降杠桿趨勢之中。面對一系列政策調整,部分房企也出現了債務危機,但與此同時,行業多年以來所積累的系統性風險也正在出清。
“今年下半年以來,受個別房地產頭部企業債務違約風險顯現等因素影響,市場預期發生變化?!蓖趺苫罩赋?,將堅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,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定位,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和手段,加強預期引導,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。
房住不炒的定位是仍將被堅決落實,部分房企的自身違約也不會引發政策的短期轉向,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才是2022年的主要任務。
如何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,王蒙徽提到——
一、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。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,落實城市主體責任,強化省級政府監督指導責任,保障剛性住房需求,滿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,努力做到穩地價、穩房價、穩預期。
二、增強調控政策協調性精準性。加強金融、土地、市場監管等調控政策的協同。加強部省市縣調控聯動,加強對城市調控工作“一對一”的指導監督。
三、堅決有力處置個別頭部房地產企業房地產項目逾期交付風險。以“保交樓、保民生、保穩定”為首要目標,按照省市統籌的工作要求,以法治化市場化為原則,確保社會穩定、國家和群眾利益不受損失。
四、持續整頓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。完善市場監管機制,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。
其中三、四條主要作用在于維護市場交易秩序與群眾利益?!氨=粯?、保民生、保穩定”更是作為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務。面對一眾房地產項目的停工逾期風險,住建部已經明確給出要求,“保交樓”成為各地政府交給房地產企業的“紅線任務”。
部分地方政府也建立聯合工作組,確保出現債務風險的房企能夠交付項目。即便是深陷債務旋渦的恒大,也在前幾天的內部會議中提出“確保12月份交樓3.9萬套”。
“房住不炒、良性循環”
堅持‘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’定位已成為社會共識。
關于“房住不炒”的主要落實方式就是在供給端進行改革。住房體系和制度建設也正在加快。兩集中土拍規則、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、房地產稅改革試點等一系列政策的陸續出臺,也在進一步明確“多主體供給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”確立。
從2020年至今,相關部門出臺40多條關于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相關政策。目前來看,國內重點城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不斷加快。根據住建部數據,2021年全國40個城市計劃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93.6萬套。
不斷加快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供給,給予了“房住不炒”一系列政策實施的充足空間。
王蒙徽指出,將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針對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體住房需求,加大金融、土地、公共服務等政策支持力度,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,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,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。
“良性循環與健康發展”既包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,也包含城市更新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要求。
“我國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,城市開發建設從注重規模速度轉為更加重視質量效益,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,原有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已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要?!蓖趺苫罩赋?,2000年前建成的大量老舊住房面積小、質量差、配套不齊全,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比較旺盛,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要求更為迫切。
在促進房地產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未來預期中,包含針對存量地產的改造升級。以存量改造為主要方式的城市更新業務將會逐步與增量并行,成為行業中新的重要增長形式。
“過去40多年的高速度、大規模建設,粗放式的發展積累了許多風險隱患,如地下管線老化、底數不清等問題突出,城市內澇、燃氣爆炸等災害事故多發,迫切需要更新改造,推進基于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?;跀底只?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巨大,是新的經濟增長點?!?
整個房地產行業的良性循環與健康發展,將會出現以“提質”取代“增量”的行業現象,高杠桿、高耗能的房企中,部分房企在被兼并購后逐步退出市場,另一部分房企將會深耕于存量改造業務中。
2022年的房地產行業,無論市場還是企業,都將不斷面臨倒逼升級的難題。在此期間,會有房企進入新的細分領域進行突圍,也會有企業由于自身問題“隕落”。
行業動蕩,但短期內房地產行業的“支柱產業”地位不會有所改變。